ID: 22892159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51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
  • cover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分。 1.四川马尔康孔龙村遗址是川西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28000余件小件遗物及大量其他遗存。玉器中的玉钺、玉铲、大型玉环规格颇高,骨器里的骨笄、骨针、骨梗石刃刀精致且多样。这表明(  ) A. 该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区域 B. 当时的生产工具实现了质的飞跃 C.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已领先世界 D. 当时已经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分化 2.据下表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学派 思想主张 儒家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尊尊亲亲,贤贤贱不肖” 法家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道家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墨家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A. 各学派均重视人民利益 B. 诸子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C. 贵族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D. 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共识 3.汉武帝时期,延年、安期等“延年益寿”名,以及毋伤、去病等“速差苦病”名集中涌现。而到元帝时期,尧、舜等先圣名,由、回等贤徒名,以及忠、仁、恭等伦理道德名大量出现并占据压倒性优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主流思想内涵演变 B. 文化政策兼收并蓄 C. 黄老思想销声匿迹 D. 社会风气积极进取 4.魏晋时期,一些寺院经常在佛教节日组织百戏(曲艺杂技等)演出,“设乐以诱愚小,俳优以招远会”,《洛阳伽蓝记》中便记载了洛阳许多寺庙在行像大会时百戏杂陈、歌舞载道的盛况。由此可见,当时(  ) A. 曲艺杂伎成就斐然 B. 中外文明互动交流 C. 社会思想多元融合 D. 佛教传播方式创新 5.西晋灭亡后,流亡南方的司马氏将儒家典籍等“群书南迁”,北方典籍因而缺失。北魏太祖时期,搜集民间经籍以充实官府公藏。孝文帝欲以连和的方式向南齐借书,以完备典籍,但遭到了南齐的拒绝。这说明(  ) A. 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B.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 南北政权交往断绝 D. 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6.唐代,花卉种植业蓬勃发展,尤以江南道、山南道、剑南道为最,长安市中花市交易繁盛。时人爱花、赏花、种花之风盛行,官僚贵族不惜重金购买珍稀花树,《全唐诗》中有关牡丹的诗作就达117首。据此可知(  ) A. 南北方经济的差距拉大 B. 经济发展助推诗歌繁荣 C. 统治阶级生活日渐奢靡 D. 商业发展影响民众生活 7.据统计,中晚唐时期的科举及第中,浙江东道38人中有14人来自婺州冯氏家族;岭南道20人中有8人来自韶州张氏;闽地登科举子主要来自15个士人家族。这反映了(  ) A. 世家大族把持科举 B. 南方文化优势明显 C. 社会结构有所变化 D. 阶层流动逐渐固化 8.右图为西安东郊唐墓出土的“唐三彩胡人角杯”,该器物釉色绚丽,纹饰兼具中原风格与域外特色。经学者考证,其造型融合了古希腊神话中“小海神”特里同的形象。这一发现说明(  ) A. 唐朝时期内地与边疆地区交往交融 B.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C. 唐朝政府与希腊存在直接官方往来 D. 唐三彩是“希腊化时代”艺术珍品 9.北宋初期,一方面设立监当官监督节度使、刺史等地方官员,防止其在税收过程中谋取私利,另一方面将州郡财政纳入统收统支的三司国计体系,使州郡财政职权部分独立于州郡长官。这些措施旨在(  ) A. 完善地方财政体系 B.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C. 削弱地方经济实力 D. 分散地方行政权力 10.如表反映了唐宋税收结构的巨大差异,这可以用来说明宋朝(  ) 时期 岁入粟 岁入布绢绵 税钱(万贯) 间接税(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实物(万匹) 折算额(万贯) 唐天宝年间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宋熙宁十年 1788.7 1252.1 267 133.6 564.5 4248.4 A. 以庸代役的推行 B. 赋役征收以实物为主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