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等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揭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教学内容对形成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学习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对v-t图像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容易理解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其位移。基于此,学生对于本节课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不会感到突然,但是想直接推导出正确结论却存在困难。解决困难是进阶思维的提升,也恰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初中数学遇到过刘徽割圆术,给本节课利用分割求和的方法———即“微元法”推导位移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推导,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分割求和方法的妙处。学生通过瞬时速度的学习和第二章第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对极限思想的应用不算陌生了。对于本节课中当时间间隔取得非常非常小时,很多很多窄小矩形面积和趋于梯形面积这一极限思想的应用能够理解。在逐步渗透这一思想的过程中,学生每次都会有提升。 学习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1.1.3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物理观念:通过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能看出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科学探究: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分析,理解其面积的物理含义,即面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体会位移公式推导中科学思想和方法;能将结论推广到一般直线运动中。 科学思维:通过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能推导出速度-位移公式。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正确书写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能说出公式应用时具体注意事项;能灵活应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利用分割求和法、极限思想推导位移公式及联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消参量t得出速度-位移公式。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分割求和方法、极限思想在处理某些物理问题上的应用及两个公式在处理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 学习评价设计 环节一:采用课堂问答的评价方式,若学生有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环节二: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评价学生,若能合理地进行猜想给予鼓励;若能想到类比匀速运动v-t图面积表示位移,则给予鼓励;能想到分割匀变速运动过程、能想到极限思想推导出v-t图像中面积可以表示位移给与表扬;将结论推广到一般的直线运动中去,则是学生思维能力进阶的表现,给以肯定。 环节三: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评价学生,能准确写出位移公式t+a,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给与肯定,能够正确解答、规范书写表达给予表扬。 环节四:采用课堂问答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能推出=2ax、正确使用公式规范表达。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教师活动1 问题1:物体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经t时间发生位移x=vt,v-t图像如图所示。你能从v-t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吗? 学生活动1 结合图像,回答问题。 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可以表示位移。 活动意图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