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清朝将欧洲使节视为朝贡使节,欧洲政府寻求平等待遇的诉求也被一再驳回。而欧洲人则认为平等贸易是一项自然权利。最终,文化的冲突爆发了战争,中国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一表述掩盖了(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B. 中外制度文化的差异 C.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 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2.1860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权臣桂良主张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方针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 A. 洋务派主张遭顽固派抵制 B.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C. 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 D. 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 3.1867年,曾国藩奏请开办翻译馆,提出“洋人制器出于算学……拟俟学馆建成,即选聪颖子弟随同学习,妥立课程,先从图说入手,切实研究,庶几物理融贯,不必假手洋人,亦可引伸其说,另勒成书”。这体现了曾国藩( ) A. 中体西用的观念 B. 实业救国的主张 C. 追求自强的思想 D. 官制改革的意图 4.晚清时期,海军创建抛开旧式水师,完全采用新法,基本实现近代化;而陆军变革则以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等为基础进行改革,成为近代化程度较低的“半新式”军队。据此推知,当时清政府( ) A. 国防财政开支紧张 B. 救亡意识日益强烈 C. 面临较大海上威胁 D. 主动顺应时代潮流 5.19世纪初期,外国银圆在广州地区大量流通,比例高达53.66%。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将自铸银圆提上了日程。此后十多年间,两广总督换了多任,但银圆的铸造从未停止,先后有数亿枚银圆入市流通,影响广泛,其它地区纷纷仿效广东的做法。由此可知,两广地区自铸银圆( ) A. 使中国融入世界货币体系 B. 有利于稳定该地区的金融秩序 C. 有效抵制列强的商品倾销 D. 致力于保障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6.表是孙中山和李鸿章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人物 时间 反思 孙中山 1894年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国失利。孙中山闻讯长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不久他前往檀香山创办兴中会。 李鸿章 1895年 1895年3月26日,李鸿章给光绪帝上呈《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A. 时代环境制约历史评价 B. 史料类型左右历史解释 C. 多元视角深化史学研究 D. 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7.20世纪初,立宪派认为:“立宪政体,其道齐而奠定之也以法律。故法律者,宪政之精神,而立宪国民养成人格之元素也。”立宪派所说的法律,并非中国的旧法律,而是立宪国之法律。立宪派意在( ) A. 培养国民的权利意识 B. 推动维新变法的开展 C. 揭示预备立宪的实质 D. 促进西方法律的传播 8.1912年2月,上海报界公会举行同业会议,对新政府仓促要求改用新历表示不满,指出“一国之历数,非总统一人所得私”,新历应“取便于众而颁布”,因而与会各报一致不执行改历命令,并认为这才是“尊重共和新国之国体”。这反映了( ) A. 总统政治权力得到扩张 B. 政治观念受到了革命影响 C. 新旧社会习俗冲突激烈 D. 资产阶级寻求扩大话语权 9.中华民国成立后,新婚夫妇乐于向大家展示自己是如陈独秀、胡适般的进步青年,社会上流行的“嫁妆瓷”画面中的女子不再是一副悲春伤秋的柔弱,而是活力感十足。这反映了( ) A. 社会性质变化助推妇女解放 B.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刻 C. 女权运动整合社会价值观念 D. 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0.“一战”前,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