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235

江苏省丹徒区世业实验学校九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下册导学案: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无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27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江苏省,雅尔塔,告别,16课,下册,导学案
  • cover
学习内容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学习目标 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2、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3、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学习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理解。 学法提示 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搜集历史资料、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 学 过 程 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1985年,面对苏联长期积累的矛盾,苏共中央总书记_____ _着手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2、在政治改革领域中戈尔巴乔夫主张由“_____ ”向“_____ ”过度,弱化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3、1991年,苏联政府公布了_____,准备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4、1991年12月,_____、_____和_____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了_____,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5、为了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最后一次努力,发动了_____ 。6、_____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这个超级大国的轰然解体,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震惊,更有深深地的思考。■回顾———改革轨道的偏离1985年,面对长期积累的矛盾,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填一填:小组同学将戈尔巴乔夫改革整理归纳为一表格,具体如下,请你补充完整。经济上进行全面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快发展战略”影响:政治上来源:学+科 出卷网思想上■辩论———聚焦“八一九事件”在讨论“八一九”事件的影响时,小组间同学产生了分歧。因此决定展示给大家一起讨论。他们给出了两种观点:观点一: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会继续存在。观点二:“八一九”事件是政府和苏共主要领导人为挽救苏联作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所以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仍会解体。●辩一辩:你赞成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沉思———苏联解体的启示展示:2006年10月新华网专稿:香港《亚洲周刊》12月24日一期发表文章,认为苏联解体、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抱残守缺,理想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没有与时俱进。思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瞻望: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苏联解体的教训我们思考着,前进着,这一环节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请留下我们从苏联解体的历史巨变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_____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5分)1、小明曾经于1992年给在他远莫斯科工作的爸爸写过一封信,那么他当时写在收信人地址一栏中的国名应该是( )A、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B、 沙皇俄国 C、俄罗斯 D、 苏维埃俄国2、 在互联网上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能快速的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如输入“一战中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12月解体”三个关键词,能找到最贴切的国家是( )A、 捷克斯洛伐克 B、前苏联 C 、匈牙利 D、罗马尼亚 3、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最终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其实质是( )A、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 、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 、两极格局发生变化4、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其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