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3033

3《古诗三首》课件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574519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3 古诗三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 [唐]韩翃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 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了解寒食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了解作者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朗读诗歌 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春城 御柳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解释诗意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