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3078

1.运动的描述 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3526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运动,描述,复习,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运动的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实施年级 高一 设计者 课程标准模块 物理必修“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使用教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名称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自然单元) 单元课时 7课时 课标要求 1.1.2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1.1.3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教学方法。 一、单元基本信息 二、单元教学规划 运动的描述 1.主题名称 2.主题概述 本主题包含“机械运动”一个核心概念,在对核心概念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从四个维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不同水平层级的培养。其教学内容有:①模型建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②描述运动的物理量(时刻、时间间隔、位置、位移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③数形(或数理)结合图像(x-t、v-t)④记录物体运动时刻和位置的仪器(打点计时器),余外,本单元的学习还涉及了多种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如比值定义法、极限思想、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这为后续机械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必备基础。 第一部分是模型建构———质点、参考系及坐标系的模型。(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是描述运动物理量———时间、时刻、位置、位移及位移-时间图像及打点计时器。(第二、三课时) 2.主题概述 3.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在初中物理课学习中,学会了用路程、时间和速度大小描述简单的机械运动,这为本单元参考系、时刻、位移及速度等物理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模型建构、比值定义、极限思想等科学方法都是第一次接触,且不易理解,很大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运动过程细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对机械运动的学习。 第三部分是描述运动物理量———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测量速度并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第四、五课时); 第四部分是描述运动物理量———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从速度———时间图像看加速度。(第六、七课时)。 4.开放性学习环境 (每一条目标后面对应多个学科的核心素养,A、B、C、D表示的是不同的素养,A1、A2里面的数字表示的是不同水平的量化。) 5.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为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想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A3质点模型;B4构建质点模型)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位移,会在实际情境中求解、测量位移和绘制x-t图像及体会图像的物理含义。(A4利用位移解决实际问题;B3在绘制x-t图像上的质疑创新;D3测量实际位移的科学态度及责任) 多媒体平台(包括电脑及实物投影装置等)、实验器材、视频资源、ppt及excel办公软件等有利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环境。 3.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思想,能绘制v-t图像且能利用x-t图像物理含义解决实际问题。(A4利用速度解决相关问题;B3利用极限思想的科学推理;D4 绘制v-t图像上的科学态度) 4.理解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体会从v-t图像的物理含义且能利用其含义解决实际问题。(A4利用加速度解决相关问题;B4对v-t图像分析推理应用) 5.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任务 活动内容表述 评价内容与方式 6.核心任务与评价 任务1: 建构质点模型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