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3123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寒食 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46525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
  • cover
(课件网) 寒 食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们用手中的笔描绘自然风景,记录社会风貌,抒发胸中之情。每到传统节日,诗人们的诗情显得更加蓬勃汹涌,自古以来,就留下许多与节日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你知道哪些与节日有关的诗篇呢 寒食节 每年冬至以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1—2天为寒食节。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上的肉给国君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 韩翃(719-788) 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诗人简介 寒食 韩翃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sàn yù 节奏划分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赐新火 权贵豪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中写到的花其实是柳树果实中的种子,因为种子带着白毛,成熟时能随风飞舞,所以也叫杨花。 诗句释义 雪景虽然美妙但因为是寒冬,万物失去了生机,而像雪一样的杨花是在暮春时节飞扬,此时大地生机勃勃。这是奇妙的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中的“传”字中仿佛看到了皇宫中的宫女和侍卫分传蜡烛的繁忙景象;从“日暮”中感受到的是天黑了,一切景色都变得模模糊糊,但是皇宫和一些贵族家却可以看到夺目的灯火,这些灯火在一片昏黑的长安城中显得格外罐眼;结合了前面两句思考,傍晚的时候漫天飞舞的杨花和从皇宫、贵族家中飘出的轻烟混合在一起,非常奇妙。 寒食节这天老百姓们都不能用火,吃的都是冷食。可皇宫贵族却灯火通明,吃香喝辣的,老百姓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讽刺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在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御柳”的正确解释是( ) A.刚刚种的柳树 B.已经长大的柳树 C.皇城外的柳树 D.皇城里的柳树 随堂练习 D 解析:“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御柳”:皇城中的柳树。故选D。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寒食》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象,后两句写白天的景象。( ) × 解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白天京城处处落花的景象,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了傍晚时分,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的景象。故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