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3961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60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学期,试卷,语文,检测,阶段
  • cover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写作,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本生成和文本编辑的一种新型写作方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章写作之间的有机联系逐渐加强,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人工智能写作的内涵重点在于其不同于传统文本生成与加工依靠“笔墨纸砚”等工具,而是依赖数字技术,产生过程并不依靠实体工具,全程虚拟化。人工智能无需作者深入社会现实实践,只需要设定好相关的提示语,包括写作题目、写作目标、写作参数等,网联计算机会通过网络编程技术,采集到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各种文体范式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和处理,根据设定者设定好的写作目标,提取其中所需要的关键数据、信息和资料,仿制出一个文本结构模型,然后,根据设定者设定的目标和要求,生成出符合基本要求的具体文章内容,并基于优秀语言模型和算法快速纠正文本中的语法错误,为文字表述进行润色与评估。人工智能写作操作过程大致如此,但实际上具体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比这复杂得多。 (摘编自杜福磊《对人工智能写作的理性认知》) 材料二 方长安:我个人觉得,未来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两个方面是机器取代不了的,一个是关注关于心灵的,一个是关于身体的。我理解的“写作”包括写作者、文本乃至读者,最重要的当然是写作者。人为什么要写作?是因为有内在的需要。有烦恼、苦闷与痛苦需要释放,或者有快乐要去表达,有理想需要抒发,这个过程是不可取代的。如果写作者投入的工作量太小,那写作者审美创造的愉悦就是一个问题,而且我们短时间里生产出大量的文本又有谁来读呢?比如说,制作手工瓷器的缓慢的时间过程是令人愉悦的,但如果给我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快速地生产出很多比我手工做得更精美的瓷器,那又怎样呢?比如一首诗,我慢慢地读,这就是一个审美愉悦的过程;如果我一瞬间就把它读完,那就少了许多意味。 刘家夷:我想这里是不是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呢?从作者这边来看,我们想要去写作,是基于一种表达的欲望,想要去书写自己的生命经验,如果人工智能写作的介入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措辞,能够在我们思路卡顿的时候给我们提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进行写作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写作过程,是最了解我们的写作风格、写作偏好的助手或伙伴,我们可以和它讨论我们下一步的创作思路而不用担心被剽窃。这似乎也没有改变我们自身的生命经验,只是更新了写作的训练方式和获得反馈的方式。另外,从读者这方面来说,未来的读者应该不仅仅是阅读者,更应该也成为一个创作者。换句话说,在技术的影响下,作者和读者的身份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包括作者内部应该也会发生分裂,会出现多主体写作的情况。具体来说,我们如果很想要去读某一类作品,传统的路径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网上去找别人写好的这一类作品。但未来人工智能写作介入进来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向它去阐述我们的需求,然后它会根据我们的需求来为我私人化或个性化定制我们想要读的东西,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写作者与阅读者的融合。而且,我们可以通过不停地跟人工智能写作对话,来修改指令,让文本更贴合你对想要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