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4505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89913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思维,含义,特征,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目 思维的含义 第二目 思维的特征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2.了解思维的特征 政治认同: 七大科学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理解使用七大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精神:知道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懂得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公共参与:学会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用正确的思维指导自己的实践,实现预期目的。 教学目标展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维的特征 正确区分思维的特征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科学家做过一次实验,教黑猩猩用水灭火。经过多次训练,黑猩猩学会了从水龙头上接水灭火。科学家又到河对岸试验。当科学家点燃一堆篝火,只见黑猩猩飞快地提起水桶,涉水过河,到对面的水龙头上接满一桶水,再涉水过河来灭火。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灭火 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注意: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社会实践,动物没有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 1.人类与思维 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2)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首先是对象化的社会活动,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一刻也离不开社会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离不开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1.人类与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 别 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特点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发展深化 依 赖 认识的 初级阶段 认识的 高级阶段 感性 认识 理性 认识 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拓展延伸 滥施关税后,物价将会上涨,反对! 美方采取的经济极端主义做法,不仅违背经济规律,人为切断历经数十年形成的成熟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干扰各国经济发展,更将严重损害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各国人民福祉。 一.思维的含义 美国普通人 美国专家 思 维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2.含 义 广义 意识 狭义 理性认识 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是指理性认识。 探究与分享 《庄子.秋水》载: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渙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