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4615

中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 7.5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0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981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珠江,三角洲
  • cover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第2课时 与港澳地区的联系和协同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的条件、过程和影响。 人地协调观:深刻体会祖国强大对于港澳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描述其自然环境特征。 2.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港澳)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 3.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料,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刻体会祖国强大对于港澳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港澳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港澳地区如何与祖国内地唇齿相依、协同发展。 【难点】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的条件。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区域。本节课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协同发展,有助于学生理解区域经济合作、产业分工等重要地理概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国家领土和区域发展的认识,树立爱国情怀。本节课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播放《七子之歌》视频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澳门会被比作远离母亲的孩子?它和祖国其他地区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澳门与临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联系,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关于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的学习; 新知感悟:讲授港澳地区作为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在政策、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与祖国内地的紧密联系,探讨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港澳与祖国内地紧密联系,能强化其区域认知能力,从宏观角度理解不同区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学会从地理位置、经济往来、人文交流等多维度分析区域联系,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不同区域协同发展的思维; 探究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分析大湾区发展条件与影响,涉及地理、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知识,需要学生运用综合思维,从多个角度、层面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 小试牛刀:紧贴课堂所学,设计题目———解题能力、图文阅读能力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提出问题】播放视频《七子之歌—澳门》,提出问题“为什么澳门会被比作远离母亲的孩子?它和祖国其他地区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观看视频,领略澳门城市风貌,思考问题。 启发学生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维度思考,为后续深入探究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做好思维铺垫。 过渡 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词,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祖国对每一寸土地的牵挂。这节课就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在港澳地区,看看它们如何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互影响、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