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4652

2.4 互感和自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546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 互感和自感》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自感”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电磁感应》第4节的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实例,同时也是楞次定律规律应用的重要体现,它揭示了感应电动势的产生与方向,是电磁感应现象中较难的知识。本节课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际应用,可加深学生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的理解。同时通过设计、推导与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通断电自感现象,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1. 学生的兴趣 高二的学生对自然、生活现象的因果认知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察实验现象,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2. 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3. 学生的认知特点 (1)学生在学习自感现象之前,所接触到电磁感应现象都是比较理想化的情况,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比较少,而自感现象需要理解与运用楞次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理想思维”过渡到“现实思维”。 (2)虽然学生对楞次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楞次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羞涩难懂,所以在自感现象的教学过程中对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 物理观念 知道自感现象。 2. 科学思维 (1)通过分析电路结构和实验探究,体会比较研究这一物理学常用的重要方法。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讨论和体验,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具备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科学探究 (1)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有关规律分析断电、通电时自感现象的原因。 (2)学会用自感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1)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物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知识,学会自我思考,自我理解,以此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体会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锻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寻求物理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断电自感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理 教学辅助支持 PPT课件、自感与互感演示器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堂物理实验演示: 创设电车火花的场景,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火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电火花产生呢? 提问学生: 暗示电路中有了线圈的存在,便可以使一个电路成为点燃装置惊讶地发现可以点燃小火炬 (观察实验,兴奋,思考)利用简单的电路点燃小火炬,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回顾知识 提出问题】 问题: 在之前的学习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呢? 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可以激发自身产生电动势么? 回顾知识,提出问题 提出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动势或者感应电流。 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是否可以使自身也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呢?回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