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核心内容是力分解的讨论,旨在让加深学生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熟练程度,为后面在平衡问题中熟练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时还就矢量标量重新给出定义,为今后学习矢量合成尤其是运动合成和分解做铺垫。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知道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便于分析三个已知大小的共点力的合力范围。学生的思维障碍是不能很快的由边三角形知识运用到力三角形上。 学习目标确定 物理观念:通过力的分解的讨论,学生学会用数学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建立物理与数学学科的联系。 科学探究与思维:学生通过解决小刀越尖锐越锋利的问题,逐渐尝试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明确矢量定义,学生知道今后学习的所有矢量叠加均满足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确已知条件下力的多解问题。 2.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知道一个确定的合力能画出无数个分力,并由此教师增加前提条件,学生依然能判断分力情况。 2.学生通过学习合力一定时,等大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能自己解释小刀越尖锐越锋利的问题,并例举生活中符合同样规律的实例。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做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矢量概念等的理解。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处理上节课习题教师活动1 提前批改作业,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出现的问题,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修改。学生活动1 学生对答案,注意自己是否有出现老师提到的问题,自行修改,还有疑义的向老师提出(线下应该是同学之间交流)活动意图说明:巩固上节课所学,进入新课学习。环节二:力的分解的讨论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若是不加以限制,一个已知合力有多少种分解方法? 继续提问:加上以下限制条件,求分力的情况 找学生回答上节课后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越尖锐的刀越锋利?学生活动2 回答:无数种 思考,动笔画图,拍照上传 连麦回答(可能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解决,还有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也能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联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并熟悉三角形定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环节三:矢量的定义教师活动3 重新定义矢量和标量 重新回顾上节课习题9(课堂延伸)如图所示,炮弹从炮筒射出后运动轨迹为曲线。请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及运动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从炮弹射出炮筒口瞬间开始计时,炮弹在t1、t2时刻在轨迹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以炮筒口为位移原点,作出炮弹做曲线运动时在0~t1时间内的位移x1、0~t2时间内的位移x2,以及Δt=t2-t1时间内的位移Δx; (2)证明炮弹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试大致画出炮弹在Δt=t2-t1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的方向。学生活动3 思考,理解 知道所有矢量合成都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活动意图说明 为以后学习矢量,尤其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做铺垫。与数学向量联系,理解失量概念,让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关联。 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讨论 ①互成角度的二个共点力如果保持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将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②合力有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分力。 ③ F1、F2同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 ④合力大小范围:︱ - ︱ ≤ F ≤ + ⑤合力一定时,互称角度的两等大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减小 矢量和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作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某物体受到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