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7376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共44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24327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ppt,44张,必修,政治,我国
  • cover
(课件网) 依法治国 (第七课) 法治国家建设 (第八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九课) 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 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政治与法治》体系框架 根本保证 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课、第二课) 怎么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三课)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国体 (第四课) 根本政治制度 (第五课) 基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本质特征 根本保证 根本保证 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 (为什么、是什么)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宏观怎么做)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微观怎么做) 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目标) 法治政府(主体) 科学立法(前提) 法治社会(基础)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全民守法(基础) 三位一体 四项要求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总议题:我国法治建设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议题1:回望历史:中华法系 源远流长 议题2:追寻真理:领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学习目录 议题3:辉煌历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回望历史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议题一: 灋 灋”是“法”的古字,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 氵(水) 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公平公正。 廌(zhì)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它是勇猛、公正、“正大光明”的象征。 去 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 “法”,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1.这些奇葩律法是谁制定的?维护谁的利益?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 2.唐朝不准吃鲤鱼,西晋时期不准研究天象,宋徽宗时期不允许吃狗肉。这些法律在当时有着什么作用? 3.汉朝收取单身税,不允许聚众饮酒,秦朝不允许乱丢垃圾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古代“奇葩律法“ 1.这些奇葩律法是谁制定的?维护谁的利益?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 2.唐朝不准吃鲤鱼,西晋时期不准研究天象,宋徽宗时期不允许吃狗肉。这些法律在当时有着什么作用? 3.汉朝收取单身税,不允许聚众饮酒,秦朝不允许乱丢垃圾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2. 法律的本质 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3.法律的作用:实现国家职能(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工具,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律具有阶级性 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 1. 法律的产生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孪生兄弟(×) ②原始社会有法律 (×)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古代: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近代以来: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人 治 法 治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判刑举例∶ 事例①∶ 【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定刑∶【无罪】 事例②∶【贵族打死贵族】七定刑∶【赔款】 4.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古代:人治;近代以来:法治 人治 法治 法制 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 法律统治的简称,相对于“人治”,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 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知识拓展:人治、法治、法制 议学情境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