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离子反应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在理解了电解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通过1-3实验的现象和分析,得出反应的微观实质,从而引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通过“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得出中和反应实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离子反应。总结出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者分析 通过对电解质、电离概念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初步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拆离子方程式的拆存在困难,离子反应代表一类反应不能深入理解。 学习目标确定 1、从宏观、微观多角度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2、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掌握离子拆分规则,能够判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3、能用离子反应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分析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学习评价设计 水溶液问题贯穿中学化学各阶段;从宏观角度发展到微观角度;从孤立角度上升到联系的角度;从定性层面上升到定量层面。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离子反应提问: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有镁离子、钙离子、硫酸根离子,如何除去呢?(目的引入离子反应) 【实验 1-3】向盛有 2mL Na2SO4 溶液的试管 2 里加入 2mL BaCl2 溶液,观察现象。【思考】①有什么现象?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从宏观现象以及从物质变化角度理解反应)②混合前滴管和试管里的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分析微观粒子)③混合后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结合微观示意图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结合宏观现象,从微观粒子变化角度理解离子反应)小组讨论探究:Mg2+ + OH- = Mg(OH)2 ↓Ca2+ + CO32- = CaCO3 ↓Ba2+ + SO42- = BaSO4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微观示意图模型,分析反应前后离子的存在形式,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化学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使某些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活动意图说明:突破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之间的反应,拓展到微观视角,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环节二: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向盛有 2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2、向盛有 2mL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 2mL 稀盐酸。结合【实验 1-3】和【探究实验】可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可以发生:①生成沉淀:如 BaSO4、Mg(OH)2 等;②生成难电离物质:如 H2O 等;③生成气体:如 NH3、CO2、SO2、H2S 等;分 析 微 观 模型、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变化过程。活动意图说明:利用微观示意图模型,预测反应,用实验证 实 预 测 结果,培养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意识,通过微观示意图,实验现象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从多角度理解离子反应。环节三:三、中和反应的实质【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Cl+NaOH;②H2SO4+KOH;③HNO3+Ba(OH)2【思考】从以上三个离子方程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 + OH- = H2O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某一个具体化学反应的本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各种化学反应总结提高,整理规律。活动意图说明:帮助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形成规律性认识。环节三:四、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离子组分析法【例题】写出 Na2SO4 与 BaCl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分析反应物的存在形式Na2SO4 = 2Na+ + SO 2﹣;BaCl2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