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课题 大概念统摄下“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第一节已经构建了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学生初步认识了“位—构—性”的关系,本单元教学将在此基础上,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族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归纳出元素周期律;依据元素周期律分析陌生元素及其物质性质,并能应用陌生物质性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 本课时内容在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以陌生元素硒为例,从位置、结构、性质角度对陌生元素硒进行系统梳理及分析,体现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应用。通过借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不同对提纯硒方案的设计,发展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通过对陌生物质H2Se性质的分析,发展对物质性质的研究角度,即在原有的物质类别和价态两个认识维度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律的相似性、递变性通过化合价、类别通性打开,将元素周期律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到对陌生元素和陌生物质性质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维度。最后,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在自然科学及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强化位置决定用途的观念,构建元素、物质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 在依据元素位置获取硒元素有关信息时,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对比实现对“位—构—性”模型认识的进阶,在依据元素性质相似性与递变性规律设计提纯硒的方案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对陌生物质H2Se性质分析,完善认识物质的的角度,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其他应用价值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创造性,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发展进阶可能碰到困难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负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能基于元素“位—构—性”认识元素性质。 能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基于“位—构—性”模型认识陌生元素及物质性质 基于物质“结构—性质—用———认识物质性质,构建元素、物质两个层面之间的关联。 从元素价态、物质类别、元素周期律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认识角度出发,认识物质性质 获取陌生元素信息时角度单一,不能基于“位—构—性”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不能由元素性质发展到物质性质。 不能基于元素周期律分析陌生元素及其物质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不能基于已有物质性质进行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解决中。 学习目标确定 基于陌生元素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取有关硒元素的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对比,实现对“位—构—性”模型认识的进阶,发展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能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设计提纯硒的方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 通过对陌生物质H2S性质分析,发展对物质性质的研究角度。在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角度基础上,能依据元素周期律角度认识陌生物质,完善应用物质认识模型来研究陌生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的学习,领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升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