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2 参与民主生活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践行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治观念: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厉行法治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厉行法治? 九年级学生小明向市政府打电话反映学校附近“三无食品”小摊贩泛溢、高声叫卖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市政府接到举报,很快处理了此事。 导入新课 你怎样看待小明向市政府拨打电话的行为? (一)行使民主权利 探究与分享 结合图片思考:全国两会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1.正确认识公共参与 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发展趋势:发展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 形式会趋势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协商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监督 看图片思考: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方式有哪些? (1)民主选举 A.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B.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C.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D.态度(要求):积极、主动、理性参加民主选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2)民主协商 A.地位: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B.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 C.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3)民主决策 A.地位: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B.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C.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在形成决策之前,公民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方式向政府机关反映自己的意愿、想法或意见。 专家咨询制度 某些具有专业性的重大决策,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科学性。如高考改革等,需要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一般有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 拓展:民主决策的制度保障 由下而上,是把社会层面的民意民情,汇总反映到政府层面。公民主动将意见反映给政府。 某些具有专业性的重大决策,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 社会听证制度 对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举办听证会邀请各界代表,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如:组织部将任用人名单公示; 由上向下,由政府向社会民众公示重大事项,决策成文(或 草案),然后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主要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 听证会举办方要邀请各方代表参加,听取各方代表的意见。 (4)民主管理 A.地位: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B.意义: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5)民主监督 A.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B.意义:①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