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7827

2.4.2脊椎动物 第2课时课件(共27张PPT)初中生物学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共28张PPT)

日期:2025-05-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653069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上册,七年级,2024,苏教版,生物学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脊椎动物 第二单元第四章 千姿百态的动物 Hi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概述脊椎动物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2 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3 了解脊椎动物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或负面的影响 添加小标题 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然而青蛙是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两栖类 生活环境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但是繁殖过程不能离开水。 代表动物———青蛙 蝌蚪有尾,用鰓呼吸,在水中生活 青蛙有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两栖类 蛙的形态结构 鼻孔 气体进入通道 眼 鼓膜 感知声波 前肢 支撑身体 后肢 跳跃、划水 蹼 划水 两栖类 主要特征 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蹼游泳,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变温动物。 两栖类 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 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思考: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两栖类 青蛙的呼吸 1.用肺呼吸,但肺的结构简单,不发达; 肺 2.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辅助呼吸。 皮肤下丰富的毛细血管 两栖类 繁殖方式 卵生,体外受精。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卵内发育 成蛙 先长后肢,再长前肢 体外受精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依赖水环境 没有彻底摆脱对水的依赖 两栖类 常见种类 黑斑蛙 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两栖类 常见种类 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眼后方有一对大型毒腺,所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两栖类 常见种类 大鲵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终生有尾,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两栖类 常见种类 蝾螈 蝾螈终身有尾,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两栖类 与人类的关系 ①有些两栖类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在防治农林害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狭口蛙能挖土钻穴,取食白蚁等害虫。 两栖类 与人类的关系 ②有些两栖类还可以药用,如蟾蜍的蟾酥经过加工后具有解毒、止痛等作用。 爬行类 爬行类能在陆地上生活和繁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 蜥蜴是十分常见的爬行动物 在温暖的日子里,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蜥蜴 爬行类 代表动物———蜥蜴 躯干 颈 头可灵活转动,便于捕食、避敌 四肢 短小,贴地面迅速爬行 鳞片 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蜥蜴的结构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身体结构与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 爬行类 主要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爬行类 常见种类 玳瑁 多疣壁虎 扬子鳄 蟒蛇 爬行类 与人类的关系 ①有些爬行类取食害虫,如蜥蜴取食多种农林害虫,壁虎取食蚊、蝇等。 爬行类 与人类的关系 ②有些爬行类可以药用,如用蛇胆等中药材制成的蛇胆川贝液可以止咳。 爬行类 与人类的关系 ③有些爬行类(如眼镜蛇)会对人、畜造成伤害。 课堂小测 1.在野外观察时,你会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发现青蛙。但青蛙不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具有脊柱 D.成体可在水中游泳 解析:两栖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是在水中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即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幼体也必须生活在水中,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青蛙不属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