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合成氮肥原料的重要化合物———硝酸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本课时主要研究硝酸化学性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养成比较重视结论(如方程式,产物类型,反应现象……),对过程、方法注意不够,不善于探究。学生已经具备了“盐酸”和“硫酸”的基本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运用模仿、比较等方法,通过实物和实验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但在遇到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和颜色变化有些特别而复杂,显得不同于盐酸和稀硫酸,也不和浓硫酸一样,学生会感到困惑。因此引导的重点应放在探究化学性质上,对物理性质则放在仔细观察、确切表达、原因分析上。 学习目标确定 学习目标 通过物质类别和价类二维图,预测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硝酸主要的化学性质 3、通过硝酸的酸性,引出由硝酸制取硝酸盐 4.通过价类二维图,归纳总结硝酸的用途 学习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硝酸和铜的反应实验,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同时要了解硝酸的工业制取原理;对于硝酸,要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由于浓度的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 通过硝酸的工业生产原理,认识到工业生成就在我们身边,要学会理论知识和生产的结合,通过理论和生产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用硝酸合成氮肥原料———硝酸盐途径的解锁,培养学生物质之间转化的模型构建能力 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环节一:工业制硝酸的方法教师活动1 依据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寻找以氮气和氨气制取硝酸的两种途径?。 2.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学生活动1 1找出以氮气和氨气制取硝酸的两种途径 2.依据教材P16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图,分析生产中选择氨气催化氧化法制NO的原因,同时书写流程中每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每一步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活动意图说明: 以制备一氧化氮为线索,引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 对比用氮气制备一氧化氮,提出优化实验路线的理念。 掌握工业制备硝酸的方法环节二: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师活动2 1.依据氮元素价—类二维图及物质类别角度预测硝酸的性质 演示实验:(1)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想一想】浓硝酸与铜片反应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什么 无色气体是什么,如何验证呢 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硝酸确实具有强氧化性。 【板书】2.强氧化性 【写一写】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呢 请写出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议一议】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组方程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硝酸与铜的反应中,体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 (2)浓硝酸、稀硝酸与 Cu 反应的中稀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较多,说明稀硝酸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对吗 【想一想】铜与浓硝酸可以剧烈反应,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