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011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8357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导入: 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 欧洲文化,起自希腊雅典,由这个文化中心向四周发散。后来希腊衰微,罗马代兴,文化中心便由希腊搬到罗马,由罗马再向四周发散。因此他们在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中心,也从一个地方另搬到别一个地方,依次的搬。到近代列强并立,文化中心也就分散在巴黎、伦敦、柏林等地方,再由这几个中心各自向四周发散。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一个中心向各方发散的形态。而且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这一处传到那一处。这种情形,连带会发生一种现象,就是常有文化中断的现象;在这里告了一个段落,然后在別处再来重演。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选择性必修3《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罗马文化 希腊文化 近代 知识线索 希腊与罗马 ———欧洲文化的底色 教权与王权 ———西欧文化的覆色 拜占庭与俄罗斯 ———东欧文化的调色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但欧洲文化不是单一区域文化的直接延续。这里所指的“欧洲文化”包括“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它们都是在古典文明阶段结束(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后形成的,是中古时期的文化形态,具有各自的区域文化特征。 地区 1453 一、欧洲文化的底色: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壹 古典文明的光辉 BC27 罗马帝国 BC337 希腊被马其顿征服 BC4上 伯里克利改革 BC5 BC6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 BC6初 梭伦改革 BC8 城邦形成 古典时代 时空定位: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是城邦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地理环境:多海岛港湾,多山少平原 古典希腊文化 一、欧洲文化的底色: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欧洲文化的底色: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广义:指希腊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罗马帝国时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创造的文明,统称为西方世界的“古典文明”,以区别于中古时期的西欧文明。 狭义:指古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被称为“古典时代”。 1.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 古代希腊文化起源于爱琴文明,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文化范围包括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根据《纲要(下)》和选择性必修所学知识,分析: 古典时代古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 (1)自然因素: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 (2)经济:工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盛行,城邦奴隶制经济繁荣。 (3)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4)文化:爱琴文明的基础、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纳。 (5)个人:高素质的公民。 一、欧洲文化的底色: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2.主要文化成就(自主学习教材21-22页第二段,梳理基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 地位 哲学 文学和艺术 史学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指出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共同之处。 (1)思维上: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 (2)主题上:注重研究人与人类社会。 (3)内容上:哲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古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政治史奠基人修昔底德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 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理性主义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逻辑学) 米隆《掷铁饼者》 雅典帕特农神庙 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