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8995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395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 cover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者:曹斌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朴素、洗炼、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朴素、洗炼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1.“引、探、启、练、悟”五步教学法。 2.诵读—品味—积累;品读—评析—习作;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我国晋代 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二、解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 晋浔阳柴桑人。《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即作者。)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 三、研习课文 (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引) 1.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注意生疏字和多音字。 2.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注意复杂长句。 3.跟读课文,掌握语调。 学生试读。第一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领会文意。 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理解字意、词意、句意。 5.分读课文,总领全篇。 (1)男生读第1段,女生读第2段,说两段的不同: 从内容上看,第一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第二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 从形式上看,第一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二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2)女生读课文第1段,男生读课文第2段, 说两段的联系:两段以关键句相呼应。第一段中的“不慕荣利”与第二段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男女齐读课前“阅读提示”,再次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与形式,并明确学习重点。 (二)、品味———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探) 1.品味文中的九个“不”字句,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不知何许人 不详其姓字 ———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 2.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可见先生专志乐学(好读书)。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可见先生洒脱不羁(性嗜酒)。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可见先生高雅脱俗(常著文章)。 3.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方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 态度;对做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此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真是点到即止。 4.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三)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启) 1.积累雅词: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