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8996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698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
  • cover
《化石吟》教案 曹斌锋 教材简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 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 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 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也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 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 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 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明确目标 1.对课文的生字质疑,掌握课文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三、质疑字词 预习文章的过程中,留意你不 会写的字词,把你认为难认,难解,难辨的生字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化石的珍惜,热爱和研究;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 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