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是2024版统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一课时。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本节主要内容及内在联系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以及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并列关系,先介绍北京人,讲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再介绍山顶洞人,呈现山顶洞人的状况及其相对北京人的进步之处。 (二)学情分析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这一课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另外,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考古和历史研究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只存在于表面,本课涉及到了许多关于早期人类生活和文化的证据,如化石、工具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证据的含义,并学会如何从证据中推断出历史事实的过程还不了解,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最后,要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知道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探究化石等史料,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比较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 教学难点 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 (二)教学方法 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 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人类从哪里来?如何诞生的?…… 从人类起源的传说,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了解人类由何而来的问题。 再通过课本导言描绘的古人类活动的场景引出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传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新 课 讲 述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4-p7,找到以下问题答案:(3分钟) 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哪些?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时间、生产生活状况、地位分别是什么? 3.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合作探究: 时光穿梭———探索古人类的生活奥秘 《大侦探》是学校推出的大型自制推理节目。每期节目都有不同线索,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证据和推理找出历史真相。本期节目,主要是同学们乘坐时光穿梭机,通过以下线索,探索古人类的生活奥秘。 线索一: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祖先就是来自于西方,中国人是西方的后裔。”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该用怎样的证据反驳他的观点?通过教材第5页《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