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1383

七年级下册地理《7.3 俄罗斯》教学设计 粤教版(2024)

日期:2025-05-0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0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下册,地理,7.3 俄罗斯,教学设计,教版
  • cover
七年级下册地理《7.3 俄罗斯》教学设计(粤教版202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亚洲》第三节内容,属于区域地理学习模块。教材以 "横跨亚欧的国家" 和 "自然资源与工业" 为核心,通过 "俄罗斯地形与气候分布图"" 矿产资源与工业区分布图 "等图像系统,结合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北极航道开发等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三个维度认识俄罗斯。教材特别强调地理要素的空间关联性,如资源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气候条件对交通网络的制约等,为后续学习" 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 等区域奠定分析框架。 二、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已掌握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读图能力,但对 "东西跨度大"" 气候复杂 " 等抽象概念仍需具象化引导。 兴趣点:对俄罗斯的航天科技、芭蕾舞等文化元素有感性认知,但缺乏对 "资源依赖型经济" 的理性分析能力,需通过案例探究提升思维深度。 潜在难点:理解俄罗斯工业 "西重东轻" 的分布格局时,易陷入单一资源视角,需通过 "资源 - 交通 - 市场" 综合分析突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 "地跨亚欧、濒临三洋" 的地理位置特征。 分析地形、气候对农业、交通的影响,归纳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结合矿产资源分布,理解工业布局的特点及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北极航道模拟谈判" 角色扮演,培养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绘制 "资源 - 工业 - 交通关联图",提升信息整合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 "因地制宜、人地协调" 的发展观念,理解区域发展的复杂性。 增强国际视野,关注中俄在北极开发、能源合作等领域的战略意义。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跨经度最广、纬度较高)。 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如乌拉尔工业区的形成)。 教学难点 气候成因的多维度分析(纬度、地形、大气环流的综合作用)。 北极航道开发的现实意义与挑战(如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平衡)。 五、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 "北极航道开通" 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导学法:设计 "俄罗斯为何被称为 ' 世界加油站 '" 等核心问题链。 小组合作法:开展 "资源 - 工业 - 交通匹配" 竞赛,培养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俄罗斯地形动态演示图、北极航道通航视频、亚马尔 LNG 项目图片。 学具:空白地图、彩笔、角色扮演卡片。 资源:2024 年北极航道货运量数据、俄罗斯经济转型政策文件。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 "2024 年北极航道通航" 新闻片段,提出问题: 为什么中国货轮选择北极航道运输液化天然气? 俄罗斯为何被称为 "世界加油站"?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俄罗斯的资源地位与战略价值。 新授环节(25 分钟) 活动一:地理拼图大挑战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P54-55,在空白地图上标注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河流(伏尔加河、叶尼塞河)及气候类型。 教师演示动态地图,对比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的自然环境差异(如欧洲部分温暖湿润,亚洲部分寒冷干燥)。 活动二:资源密码破译 小组合作完成 "俄罗斯资源数据可视化" 任务: 用饼状图表示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约占全球 10%)。 用柱状图对比主要矿产基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等)。 教师补充亚马尔 LNG 项目案例,说明资源开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活动三:工业布局大讨论 学生分组分析四大工业区(圣彼得堡、莫斯科、乌拉尔、新西伯利亚)的区位优势: 圣彼得堡工业区:靠近波罗的海,交通便利,以轻工业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教师引导讨论:为何俄罗斯轻工业薄弱?(历史原因、资源导向) 3.深度探究(10 分钟) 角色扮演:北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