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溶解度 [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 ●温馨提示 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关键是看所给数据是否具备以下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状态达饱和,单位对应g。 ●易错提醒 下列叙述,错在哪 (1)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 NaCl,所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 g。缺 温度 。 (2)在10 ℃时,水中最多溶有140 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 g。缺 100 g 。 (3)在60 ℃,100 g水中溶有75 g KNO3,所以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75 g。缺 饱和 。 (4)60 ℃,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 KNO3,所以KNO3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缺 g 。 ●点睛笔记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均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的晶体。]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核心知识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 在一定 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溶剂 里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 质量 。 2.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溶质 的性质和 溶剂 的性质。 (2)外界因素: 温度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4.溶解度曲线 (1)概念 用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横坐标表示 温度 ,得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 溶解度 。 ②曲线下的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 (3)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 。 ②曲线的特性 a.陡升型(较陡):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较大 ,如 KNO3 。 b.缓升型(较平):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较小 ,如 NaCl 。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 Ca(OH)2 。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 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 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 饱和 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 2.影响因素 (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 (2)压强:随着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 增大 。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 探究点1 溶解度的概念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答案:不能。物质在水中溶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2.增大溶剂的量,溶解在溶液中溶质的量要增加,溶解度是否也会变大 答案: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增大溶剂的量,尽管溶解在其中的溶质的量要增加,但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 3.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区别: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溶解度则是衡量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2)联系:两者间的关系可用数轴表示如下(20 ℃)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就会喷出来。 探究点2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5.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中各点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A点表示:15 ℃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点表示:2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0.6 g;C点表示:3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 1.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C) A.20 ℃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 B.在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 D.20 ℃时,溶解31.6 g硝酸钾最多需要 100 g 水 2.硫酸钠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