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 ● 温馨提示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 思考拓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1)特殊实例 Ca(OH)2饱和溶液Ca(OH)2不饱和溶液 (2)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核心知识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 。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 。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则溶液饱和。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则溶液饱和。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2.结晶 (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 析出的过程。 (2)方法:一是 ,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二是 ,如海水晒盐。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 探究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饱和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 2.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液的浓度一定增大吗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 1.(2024滨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2.室温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水,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后,甲、乙烧杯中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甲中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温 B.降温 C.加溶剂 D.加溶质 4.通常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 或加入 的方法。 (1)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NaCl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2)将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知识点3 结晶 5.在一次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实验小组同学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里快点结晶出来,他们应采取的最好办法是(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蒸发水分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能力提升 1.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降温 D.升温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B.某溶液降低温度后能析出晶体,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某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 3.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4.在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 15 g,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溶解情况如下表所示(温度保持在20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2.1 0 1 5.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后,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一定增大 C.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甲=乙=丙=丁 D.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乙的溶液 5.常温下,对136 g NaCl饱和溶液(实验1中甲)进行图示操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浓度相等 B.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6.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