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 课 题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课 型 新知识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包含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在单元中的起到发展学生认识反应的新视角、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本课时发挥了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模型的地位。作为“认识反应”、“认识物质”、“研究物质”中的第一部分是展开后续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面对的是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学生已具有的相关知识背景包括:1)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2)能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4)知道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简图;5)知道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6)掌握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7)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类的思想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知识基础,具备了概念学习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高中阶段仍需进一步加深概念理解、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1.1通过对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的讨论,了解有电子转移的反应;1.2通过对氧化还原发展史的认识,建构概念,认识反应本质、特征;1.3通过对反应用不同标准分类,领会四种反应类型与氧还的关系、体会氧还反应是更为本质的分类标准。 教学重、难点 1.从微观上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存在抽象性(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认识);2.存在一些迷思概念,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不同时发生(通过介绍化学发展史体会对反应的认识是不断进阶的过程)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诊断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本质2.通过给“这类反应”起名字,学生能够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建构认识模型。3.通过交流评测能否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建立化合价改变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探寻氯气和钠制备氯化钠的微观本质教师活动1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哪些化学反应制得氯化钠?对比两类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从微观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总结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有怎样的联系?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实验室氯化钠制备原理,小组合作分析不同类型反应原理微观本质的不同,从原子结构认识电子的转移。活动意图说明:直接从化合价、电子转移角度引入,基于学生对于氯化钠很熟悉,对于钠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简图也较熟悉,用原子结构示意简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初中教材中是有的,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很容易发现反应前后钠、氯核外电子的变化。实际教学中,效果很好,以氯化钠为载体从电子角度引入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叠较大,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环节二:锌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师活动2分析锌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有电子的转移,你的依据是什么?请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活动2观看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对该反应的原理做进一步思考交流活动意图说明为学生提供实验上的验证,学生通过化合价预测到锌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中伴随着电子的转移,教师提供锌与硫酸铜的原电池实验,将电子转移的微观过程外显为音乐响起的宏观现象,学生很惊讶,切实体会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真实性。环节三:对化学反应的再分类教师活动3判断下列反应过程中有无化合价的改变? 回顾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思考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能否单独发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氧化还原发展史学生活动3对化学反应在分类通过化合价有无变化对给定的反应分类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史,结合初中学习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