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电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4.1.1 原电池 教科书 书 名: 部编版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板块一:通过回顾单液原电池工作原理,初步认识双液原电池。 (2)板块二: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板块三:能建构原电池模型,并设计简单原电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 (1)原电池正负极的区分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原电池模型的建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评活动设计意图板块一 再会单液原电池情境与问题: 我们在必修中已经学过了锌铜单液原电池,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 1.请说出该原电池的正、负极 2.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加深对原电池的认识,并引出双液原电池。【师】提问单液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回忆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单液原电池工作原理,提出双液原电池。 【评价任务】通过回顾单液原电池工作原理,发展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水平。板块二 剖析原电池原理情境与问题: 观察锌铜双液原电池装置 1.描述实验现象 2.从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实验结论,树立学生证据推理意识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通过与已学知识对比,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发展学生旧知联系新知的能力。【师】播放实验视频,解释实验装置: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用一个盐桥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 【生】观察实验现象,推测从现象中可能得到的结论。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通过与单液原电池的比较,归纳出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实验现象: ①锌片溶解,铜片加厚变亮; ②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③CuSO4溶液的颜色变浅 (2)原电池原理 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还原剂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电极及电极反应特点 电极反应: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 ①负极为电子流出极,相对活泼,通常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或某些还原剂,电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②正极为电子流入极,相对不活泼,通常是活动性较差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一般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性强的离子被还原或电极上附着物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4)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①外电路 电子由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电流由正电极流向负电极。 ②内电路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正正负负”。 ③盐桥中 盐桥中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师】提问如何根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并进一步总结比较方法。 【评价任务】准确说出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板块三 建构原电池模型情境与问题: 结合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提问原电池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通过对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归纳总结,建构原电池模型,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思维方法。 2.通过建构的原电池模型设计简单原电池,提高利用模型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师】提问构成原电池的要素有哪些? 【生】结合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总结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并进行总结。 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形成闭合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