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乙醇与乙酸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学科知识 生活素材 真实情景 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化学全国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命制遵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引导依标教学。试卷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彰显学科核心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 展示我国科研成果,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3. 精选试题情境素材, 体现学科社会功能 二、持续加强考教衔接,稳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1. 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引导依标教学 2. 创新试题呈现方式,减少机械刷题 3. 注重新老课标衔接,落实改革理念 三、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深化综合考查,促进知识体系构建 2. 坚持素养导向,考查学科关键能力 3. 关注学生感受,科学调控试题难度 以大概念为统领能够将相关内容联结为一个有组织体系的内容整体,便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这一大概念, 在必修课程中,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不熟悉的原则, 按照“用———性质—结构”的顺序来进行整体设计学习流程。 延迟符 目录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教学情景 单元主题规划 单元教学活动 1 2 3 4 单元学习主题 1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课标分析 学习主题 教学情景 主题规划 教学活动 1 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乙醇、乙酸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2.认识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及应用,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内容要求 教学策略:通过模型拼插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提倡采用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归纳总结等策略对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进行教学 教学提示 1.能描述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 2.能书写相关的反应式,能利用它们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学业要求 教材分析 学习主题 教学情景 主题规划 教学活动 2 《乙醇与乙酸》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七章第三节,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教材在本节最后结合官能团的作用,从结构和性质的角度对常见有机物进行分类,通过“方法导引"栏目初步总结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使学生掌握方法,进一步强化有机物的认识模型 学情分析 学习主题 教学情景 主题规划 教学活动 31 学目标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学生在初中对乙醇的组成元素已初步接触,也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同时已经完成了烷烃、烯烃等有机物的学习,学生初步接触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对有机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及化学键的变化有一定了解。 应对策略:首先,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质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第一课时通过模型搭建、探究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认知乙醇的分子结构,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概念。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掌握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 第二课时将采用双向思雏来学习乙酸,在实施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乙酸的酸性性质实验推测乙酸的结构,继而通过展示乙酸的结构模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酸的官能团,再由结构进入到乙酸酯化反应的学习,这样既起到学习乙酸的结构的目的,又可以牢牢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 单元教学情景 2 课时主题情景 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