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3709

化学反应与电能(共21张PPT)

日期:2025-05-1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77182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化学反应,电能,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 3、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4、了解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其原理,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创新意识:利用原电池原理能设计原电池。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分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创设情境 引入课堂 了解电能来源 酸雨的破坏 风 力 发 电 火 力 发 电 水 力 发 电 核能 发 电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火力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反应是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 【学习任务一】火力发电 1.火力发电(燃煤发电) 化学能(燃料) 燃烧 热能 蒸汽 轮机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2)关键———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1) 【学习任务一】火力发电 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活动二】请同学们思考火力发电的利弊? 优点:煤炭我国资源丰富,廉价方便;电能清洁安全,又快捷方便。 缺点:1.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2.废气可能导致酸雨; 3.废料、废水; 4.经多次转换,能量损耗大,燃料的利用率低; 5.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会造成能源危机。 直接? 化学能(燃料) 燃烧 热能 蒸汽 轮机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分别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然后再用导线连接。 锌片和铜片通过导线连接电流表,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Zn 稀H2SO4 Cu Zn 稀H2SO4 Cu A Zn 稀H2SO4 Cu 【学习任务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实验6—3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Zn 稀H2SO4 Cu Zn 稀H2SO4 Cu A 锌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铜片:无明显现象 锌片:逐渐溶解 铜片:有气泡产生 锌片:逐渐溶解 铜片:有气泡产生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Zn 稀H2SO4 Cu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铜片上产生H2。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产生了电流,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习任务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学习任务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活动二】请同学们观看动画演示,分析说明该原电池的电极和导线、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微粒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其移动方向? Zn-2e-=Zn2+ 2H+ +2e-=H2 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H+在铜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从锌极流出 流入铜极 经外电路 e- e- Zn2+ H+ H+ SO42- H H 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 总反应:Zn+2H+=Zn2++H2↑ 注意:溶液中无电子 【学习任务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任务三】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活动三】根据实验6-3的原电池模型,请同学猜想与假设形成一个原电池需要哪些要素?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控制变量对比的思想) 【实验目的】 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和制作电池,体会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实验用品】 稀硫酸、水果、石墨、铜片、铁片、锌片、导线、电流表。 【实验方案】 【目的】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和制作电池,体会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用品】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铜片、铁片、锌片、导线,电流表。 电极材料 第一组石墨、铜片 第二组锌片、铁片 第三组锌片、石墨 电流表指针 有打“√” 无打“×” (1)稀硫酸( ) (1)稀硫酸( ) (1)稀硫酸:( ) (2)水 果( ) (2)水果( ) (2)水果( ) 结论: 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① 有电极材料。 ② 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 形成闭合回路。 × √ √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