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 ● 温馨提示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冷凝的固体,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 巧学妙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越高,木条燃烧越旺。]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核心知识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 问题和假设获得证据结论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一般为 色或白色, 状、质软。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 于水,并且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火焰及燃烧产物 (1)探究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火焰分 层,分别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2)探究生成物 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会看到烧杯内壁有 产生,从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再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看到澄清石灰水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灭蜡烛,观察现象。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 ,蜡烛重新燃烧。 4.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 。 (2)关注物质的 。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 。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2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1.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中,小广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对这些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好奇。通过查阅资料,他得知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于是用小刀刮下少量黑色粉末,点燃,观察其能否燃烧。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模型法 D.实验法 2.小明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缺失的气体,他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对于这个推测,他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鼻子凑到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B.直接将“二氧化碳”的标签贴在集气瓶上 C.观察气体颜色,若无色就是二氧化碳 D.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如图是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A.由实验一可知石蜡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小 B.由实验二可知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C.由实验三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 D.由实验四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雾具有可燃性 能力提升 1.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有同学说是蒸馏水,有同学记得好像不是,大家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确认方法应该是( ) A.实验 B.讨论 C.上网 D.品尝 2.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石蜡火焰上方,发现有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B.点燃蜡烛,火焰附近的石蜡熔化成液体:石蜡的熔点比较低 C.石蜡浮在水面: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用火柴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3.结合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先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等,这与平时点燃蜡烛的过程明显不同 B.图甲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图乙实验可将刚用水清洗过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图丙中蜡烛与点燃前相比,长度变短,颜色不变 4.(2025绥江期中)《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及其燃烧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蜡烛燃烧前的探究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的情况是 (填“浮”或“沉”)。 任务二 焰心所含物质的探究 [实验操作] 如图,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 同学们对该气体物质的成分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水蒸气;猜想二:二氧化碳;猜想三:石蜡蒸气。 [实验过程] 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说明猜想 成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