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footnoteRef:0] [0: 重点点拨 ●归纳总结 (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将其相互联系起来理解。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不是质量比。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 探新知 自主学习 01 核心知识 化学方程式 1.概念 用 化学式 来表示 化学反应 的式子。 2.意义(以C+O2CO2为例) 质的 方面 表示 反应物 、 生成物 和 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量的 方面 各物质之间的 质量 之比 C + O2 CO2 12 ∶ 32 ∶ 44 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的 个数 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 1 ∶1 ∶1 3.读法(以C+O2CO2为例) (1)质的方面 碳 和 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 (2)量的方面 ①宏观:在点燃条件下,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条件下,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破疑难 重点探究 02 探究点 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物质的质量 1.一段蜡烛燃烧前质量为a g,燃烧后质量为 b g,生成二氧化碳c g,水蒸气d g,则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为 (c+d) g。参加反应的石蜡质量是 (a-b) g,消耗氧气的质量是 (c+d)-(a-b) g。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填字母)。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的质量/g 16 m 4 24 A.丁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甲、丙中元素种类相同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7∶1 D.甲、丁一定都是单质 求质量比的实质是求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 精评价 综合演练 03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教材习题改编 我国古代的火法炼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FeS+S,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得的信息是(D) A.反应物有两种 B.生成物有一种 C.反应速率很快 D.反应条件是高温 2.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表示为 B.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5 g一氧化碳与4 g氧气反应可生成9 g二氧化碳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D) A.C2H2 B.C2H4 C.C2H4O D.C2H5OH 4.模型建构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能力提升 1.(2024通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关于反应2Mg+O22Mg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物质变化: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B.能量变化:镁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 C.反应条件:镁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D.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白光、释放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待测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的质量为100 g B.乙可能是化合物 C.在该反应中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