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4937

中考语文复习能力进阶阅读与鉴赏专题二古诗阅读 课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2345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阅读,中考,语文,复习,能力,进阶
    专题二 古诗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声韵和谐。 B.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C.首联、颔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D.颈联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的原野之景,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有误,颈联实写天晴时登楼眺望的原野之景,不是想象。]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B.诗作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C.颈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D.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A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项,有误,这首诗首联、颔联写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颈联写登楼所见的明丽景色,尾联写傍晚时分朦胧凄迷的江面景色。选项中“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理解有误。]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有误,全词并非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词人虽有上阵杀敌的想法,但从“可怜白发生”可以看出他的壮志难酬。] (2)下列诗句与本词前两句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里”写的是情态,“挑灯”是把油灯拨亮,“看剑”即《水龙吟》中的“看吴钩”,表明词人渴望杀敌的心情。“梦回吹角连营”是说梦里“我”又回到了军队,军营中到处吹起嘹亮的号角。从“梦回”开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施展雄才武略,完成“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梦境。通过描绘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C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此意境。]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6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