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诗词呈现 理解鉴赏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手法:触景生情,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第二句“日暮”点明了时间,“客愁”一词,写出诗人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客,愁是思乡之愁。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手法:借景抒情,描写清新的秋夜,景色恬静,包含了淡淡的思乡之愁。 主旨: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 诗词呈现 理解鉴赏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手法:用比喻“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急、大等特点,烘托出作者观雨时的喜悦心情。 炼字:“乱”字形象地写出雨点杂乱无序、欢快无比的形态。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炼字:“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手法:动静结合,在无声与有声之间切换,令人眼花缭乱,称奇不已。 主旨:这首诗描述作者乘船在西湖中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诗词呈现 理解鉴赏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炼字:“惊”和“鸣”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内容: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遍野的稻花香,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手法: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内容: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到了茅店的欢欣,又表达了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主旨:词的上阕抒写当地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核心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下阕写诗人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表达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 诗词呈现 理解鉴赏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手法: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狂风中,黄河巨浪翻滚,携带泥沙像下游奔涌的磅礴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手法:借助想象,从侧面烘托出黄河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主旨: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表明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5.江南春(唐·杜牧) 诗词呈现 理解鉴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手法: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动静结合,视听觉描写,点面结合,表现出江南春天的热闹场面。 炼字:“风”字,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更好地突出了“酒旗”,诗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得以体现。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手法: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 主旨: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抒发作者对时局的担忧。 6.书湖阴先生壁(其一)(宋·王安石) 诗词呈现 理解鉴赏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内容: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居住环境干净、清雅,侧面烘托主人的高洁形象。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典故、手法: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对偶、拟人的修辞,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营造了清幽的生活气氛,表现了诗人爱好山水的意趣。 主旨: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环境的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