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用种子繁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植物的种子繁殖为中心,采用主从式的逻辑结构,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主”,即种子的萌发,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结合教材介绍,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种子萌发成的植株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提出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解决一些播种技术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 第二部分为“从”,即种子的传播,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活动二,指导学生观察一些种子,并猜测它们的特点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什么关系。 2.学习者分析 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学生并不是那么陌生,大都知道把种子丢进土里可以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但是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缘由,也就是说不知道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而如果不了解这一科学事实,对于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有一定影响。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成的植株的关系。 科学思维: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 探究实践: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态度责任:认识到大多数植物靠种子繁殖延续后代。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 难点:猜测种子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解剖种子能了解种子内部结构及作用能基本能不能种子萌发能探究种子萌发特点和条件能基本能不能种子传播能了解植物种子传播方式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1. 你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比如, (1)蒲公英种子:有绒毛,随风飘扬 (2)苍耳种子:有钩刺,容易粘附 教师:不同的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 你想知道种子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吗?比如,玉米种子,蚕豆种子。学生活动1 交流自己知道的种子名称与特点 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从种子外形说起,由表及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激发探究兴趣。环节二:解剖种子教师活动2 1.准备实验器材 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镊子、放大镜等 2.温馨提示 ①用水浸泡蚕豆或玉米种子的目的是软化其种皮,以便剥离种皮,掰开子叶。 ②借助放大镜可观察得更清楚。 3.讲解蚕豆解刨步骤 ①用镊子轻轻剥掉种皮 ②剥开豆瓣 ③用放大镜观察 4.教师讲解种子内部结构 5.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子叶数量一样吗? 教师:像蚕豆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像玉米有1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 6.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观察下图,推测种子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2 认识实验器材 学生解剖蚕豆种子,可以仿造蚕豆解剖方法解剖玉米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特点 不一样。蚕豆子叶2个,玉米子叶1个 种皮:保护种子。 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 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活动意图说明: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发成新的植株,与其结构密不可分。揭示种子的结构,是了解植物为什么能用种子繁殖的基础,也是认识用种子繁殖的第一步。 环节三:种子萌发教师活动3 1.关于种子萌发,你想了解哪些有趣的问题? 2.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问题1:把蚕豆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摆,根都会向下长吗? 教师讲解实验设计: ①选几颗蚕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②向瓶内倒水,使水位达到1 厘米。将纱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