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判断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判断。 (1)自然资源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 )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较多。 ( ) (3)水和水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 ) (4)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 ) √ × × √ 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024·肥城期末)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读我国风能储量及风电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内陆地区 D.沿海地区 2.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意义有( ) ①全面取代煤炭 ②保护生态环境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1.D 2.D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风力资源丰富,D正确;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内陆地区几乎没有风电场分布,排除A、B、C。故选D。第2题,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②④正确;目前化石能源依然是主要的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不能全面取代煤炭,①错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③错误。故选D。]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023·泰山区期末)“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和天然气 B.水资源和电力 C.煤炭和水资源 D.天然气和电力 √ 4.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 ) A.总量丰富 B.人均不足 C.地区分布不均 D.种类齐全 √ 3.A 4.C [第3题,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煤炭和天然气,A正确;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电力不属于自然资源,B、C、D错误。故选A。第4题,“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都是针对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而提出的对策,所以说,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地区分布不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判断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判断。 (1)我国土地资源优势: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 ) (2)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充足。 ( ) 任务二 土地资源 √ × (3)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属于难以利用的土地。 ( ) (4)我国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 ) √ √ 2.填图 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上写出字母A、B、C、D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名称。 旱地 水田 林地 草地 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2024·肥城期末)耕地的数量、质量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某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优势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区雨热同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B.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 C.丙产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少 D.耕地优势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