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5539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件 (共23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1309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3张,课件,规律,自然环境,地方性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目标 1、观察景观图片,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事实。 2、利用实例,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带。 4、运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 1.含义:指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自然带分布现象。相比于自然带地带性分布,某地本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没有出现、不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出现的现象。 自然带地带性分布 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 尺度较大的地域分异 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气候的形成 地带性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 “缺失” “改变” “约束” “块状” 具体表现 低洼的河谷,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生长落叶阔叶林。 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或灌丛)带 地方性分异规律 2.表现: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温带湿润区 高而陡的山坡,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长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典型地区 南半球 中高纬度地区 理论自然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实际自然带 无 形成原因 南半球 该纬度无陆地 3.影响: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影响因素 洋流 典型地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陆东西两岸 理论自然带 东西两岸分布 纬度大致相当 实际自然带 东岸:向低纬延伸 西岸:向高纬延伸 形成原因 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陆东岸:寒流 大陆西岸:暖流 影响因素 地形 典型地区 南美洲 巴塔哥尼亚高原 理论自然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实际自然带 温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阻挡 处于西风的背山坡 影响因素 地形 典型地区 东非高原 理论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实际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形成原因 地势高,气温低 对流弱,降水少 影响因素 地形 典型地区 科迪勒拉山系 西侧 理论自然带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实际自然带 南北走向条带状 形成原因 科迪勒拉山系 的阻挡 巴西暖流 马达加斯 加暖流 东澳大利 亚暖流 地带性分布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 典型地区 a.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b.澳大利亚东北部 c.巴西东南部 d.中美地峡东部 理论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实际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形成原因 a.位于副热带区域,气温高 b.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效应明显 c.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汽 d.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秘鲁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那利寒流 地带性分布 南北半球副热带大陆西岸的热带荒漠带 典型地区 南北半球副热带大陆西岸 理论自然带 森林带或草原带 实际自然带 热带沙漠 呈狭长带状分布 形成原因 a.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地形阻挡 地带性分布 昆仑山山麓 尼罗河谷地 典型地区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理论自然带 森林带或草原带 实际自然带 绿洲 形成原因 冰雪融水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河水灌溉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理想状态 现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