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6991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第4章生物大分子章末总结课件+测卷含答案(教师用)(共18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294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18张,教师,答案,测卷
    第四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大连高二检测)“有机”一词译自“Organic”,词源解释为“属于、关于或者源自生物的”。下列关于有机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周朝设立“酰人”官职负责酿造酒、醋等,酒精、醋酸均为有机化合物 B.宣德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不属于有机材料 C.我国非遗中扎染工艺,以板蓝根、蓝靛等做染料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 D.羊肉烩面中的面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淀粉属于纯净物 解析:酒精(C2H5OH)属于醇类,醋酸(CH3COOH)属于羧酸类,均为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低锰高铁类钴料是天然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材料,故B正确;以板蓝根、蓝靛等做染料的扎染工艺,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大大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色牢度,同时制作出来的成品具有良好的手感,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故C正确;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由于聚合度n值不同,淀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2.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取袋中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的Cu(OH)2(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为( C )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 B.显蓝色、砖红色沉淀、无现象 C.无现象、无现象、显黄色 D.无现象、砖红色沉淀、无现象 解析:①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故碘水不显蓝色;②葡萄糖是小分子,渗透到袋外水中,袋内无葡萄糖,故与新制的Cu(OH)2加热无砖红色沉淀;③淀粉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是高分子,留在袋内,遇浓硝酸显黄色。 3.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 D )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C.核酸、核苷酸都是有机高分子 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 解析:核酸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故B错误;核酸是有机高分子,核苷酸不是有机高分子,故C错误;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分别是RNA和DNA,它们共同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 4.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常见的两种核糖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CH2OH(CHOH)3CHO D-核糖      戊醛糖 A.戊醛糖和D-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戊醛糖属于单糖 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 解析:A项,它们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戊醛糖不能再水解,属于单糖;D项,戊醛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减少一个氧原子,应为还原过程。 5.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体物质,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纯净的色氨酸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色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 B.色氨酸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 C.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 D.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形成三种二肽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A正确;色氨酸分子中有苯环、羧基、氨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B正确;氨基是碱性基团,羧基是酸性基团,则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C正确;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