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4年 朱重八年17,父亲、母亲、大哥、侄子相继饿死 ,主要工作是放牛 1344 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年-1352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 造反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能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 了解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变化,认识到其弊端 了解明朝时期与女真族、蒙古族的民族关系,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重点: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明朝强化皇权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 材料二:1344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的许多郡邑遭受水灾,水灾后又大旱、瘟疫。1351年,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征发河南、河北等15万民工,疏通河道。 不旬日 众则数万 截绯帛为巾儒 弥野皆赤 时间: 人物: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建文帝 材料:元政不纲,权臣跋扈,疆宇中分,遂致丘墟 ———《明太祖实录》 根据材料分析,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措施 政治 中央 地方 军事 监察 明太祖 职能 明成祖 明宪宗 根据课本P87,明太祖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明朝时期中央行政机构与三省六部相比有何区别? 依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赴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丞相制度的发展变化 独相时代 群相时代 无相时代 根据材料说说官员上朝礼仪发生的变化,归纳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 变化:由坐到站再到跪 实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朕每天处理很多公务,实感忧心,因此设立殿阁大学士(平均每天处理200-300件奏折,曾创下单日批阅1660件奏折的记录) 明太祖 明成祖 翰林院官员到文渊阁,协助朕批阅公务 明仁宗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代朕起草批答奏章,获得票拟权 明世宗 明神宗 朕不想干,让内阁干,内阁地位达到顶峰(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决策权依旧掌握在皇帝手中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措施 政治 中央 地方 军事 监察 明太祖 职能 明成祖 明宪宗 根据课本P87,明太祖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设立厂卫机构 侦查、监控官民 调兵权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我朝罢相,设立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事物,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明太祖实录》 锦衣卫木印 想一想: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制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根据课本P88,找出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 为治之道,在于一道德而同风俗。今天下之广,生齿之繁,彼疆此域之限隔,服食趋向之异宜,道德何由而一,风俗何由而同? ———《明太宗实录》卷一九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考试题目 答题标准 答题格式 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八股文 尊孔崇儒 根据八股文的结构,可以看出八股文有何特点? 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夫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