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7844

8.3《印度》教学设计 粤人版(2024)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4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印度,教学设计,人版,2024,七年级,下册
  • cover
《8.3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定位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认识区域” 要求,聚焦印度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与人地关系,通过 “地理要素关联分析 — 人地矛盾探究 — 可持续发展对策” 的逻辑链条,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教材以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三大主题展开,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的适应策略。 (二)内容重构 2024 年版教材新增以下内容: 经济数据更新:2023 年印度 GDP 增长 6.7%,服务业占比达 55%,服务外包产业产值突破 2400 亿美元,凸显 “世界办公室” 地位。 气候与农业:结合最新卫星影像,展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季风降水的关系,强化 “因地制宜” 思想。 人地关系案例:引入 “恒河治理”“绿色革命 2.0” 等实践,体现印度在环境治理与农业创新中的挑战与探索。 (三)知识关联 本课是 “认识国家” 系列的延续,衔接七年级上册 “气候与农业”“人口分布” 等知识,为后续学习俄罗斯、中东等区域提供 “自然 — 经济 — 社会” 综合分析的方法论。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知识储备:学生已掌握亚洲气候分布、人口增长模式等知识,能识别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但对 “季风成因 — 农业生产 — 经济发展” 的关联分析能力较弱。 生活经验:熟悉印度电影、瑜伽、软件产业等文化符号,但对印度地理环境(如恒河污染、水旱灾害)的科学认知不足。 思维特点:形象思维为主,需通过地图解读、数据图表、角色扮演等具象化活动理解抽象概念(如季风进退规律)。 (二)潜在难点 季风气候机制:理解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避免将 “季风” 等同于 “季节风”。 人地矛盾分析:辩证看待印度人口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资源环境压力,避免单一负面评价。 产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如人力资源、语言优势、政策支持)。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 (一)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地形分布,归纳 “北中南” 三大地形区特征。 结合气候资料图,说明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与特征,建立 “位置 — 气候 — 农业” 的区域认知链条。 (二)综合思维 分析西南季风强弱对印度农业的影响,理解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及人类应对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 探讨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综合人口、科技、政策等因素解释地理现象。 (三)人地协调观 通过 “恒河污染治理”“绿色革命” 等案例,认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评价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与服务业崛起)的合理性,理解人地关系的动态平衡。 (四)地理实践力 模拟 “印度农业部长应对旱涝灾害” 的决策,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收集印度地理信息,制作 “印度地理与生活” 手抄报,提升信息整合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条件与经济地位。 (二)教学难点 季风成因与影响:理解西南季风 “来得早、退得晚” 导致洪涝灾害的机制。 人地关系协调:分析印度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五、教学方法与准备 (一)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创设 “印度地理考察” 情境,通过 “地形探险 — 气候解谜 — 农业决策 — 产业调研” 任务链驱动学习。 问题链教学:设计 “为什么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季风如何影响印度人的生活?” 等问题,引导深度思考。 角色扮演法:模拟 “印度不同利益群体(农民、企业家、环保人士)” 对话,分析人地矛盾与对策。 数据可视化:利用动态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