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卷 参考答案 1 . C 【 解 析 】A.“ 侮 " 应 读 w心。 B.“ 塞" 是多音字 ,此处应读se 。D.“ 蓦" 应 读 m 。 2 . D 【解析】“ 概叹" 应为“ 慨叹" 。 3 . A 【解析】《社戏》是一篇短篇小说。 4 . (1) 艺术体操不但是一门综合性的 表演艺术 ,也是名副其实的女子竞技体育 项目 。 (2)瞬间 (3)B A 5 . (1)略 。 (2)历史悠久 ,取材广泛 , 剪法多样。 (3)示例: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 。剪 纸是民族艺术 , 是中华瑰宝 。它经历漫长 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6 . (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 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3)油然而生的骄傲 感与幸福感更加浓烈 7 . 承上启下(过渡) 。承接上文在驶向 秦兵马俑馆路上的情形 , 引出下文对秦兵 马俑的所见所感。 【解析】此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把 握 。文章中间 的段落 , 往往起到承上启下 的作用 。解答时 , 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内 容 , 引 出下文什么内容。 8 . 该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句式 整齐 , 朗朗上 口 。 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 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 见到它的激动与兴奋之情。 9 . 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 , 通 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 敬 ,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 , 由所见所想 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 , 能更好地表 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 自豪 ,情感逐 步加深。 10 . C 【解析】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 的是秦兵马俑给人以极大震撼 , 是宇宙间 的一大奇迹。 11 . 一般人:温柔、朦胧、美丽 。李白: 苍茫、雄浑、伤感 。“ 我”:结实、明朗、直爽 , 不朦胧、不矫情 。卢纶:悲壮与苍凉。 12 . 月亮也有雄壮、苍茫的一面。 13 . (1)“ 沐浴”原来比喻受润泽 ,也比 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在文章中是“ 充满、 浸润”的意思 ,写出了林则徐纪念馆整体带 着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 对西北生活的怀念 ,对拓荒者的感激和赞 美之情。 14 . 西北的月亮最圆 , 圆得结实、明朗、 直爽 ,不朦胧、不矫情 。作者亲身体会到西 北人的纯真、真性情 ,每当作者望月时就想 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 ,那连绵的天山 ,那一 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 , 还有那里的葡 萄、歌舞和馕 ,这里充满着作者对西北的情 感 ,所以在作者的心目中 ,“ 天山的月亮最 圆、最纯、最明亮”。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 ( 1 ) (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需要通读全文 , 然后归纳文章的内容 , 了解 文章的主题 , 联系前后文作答 ,“ 天 山 的月 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 , 原因需要从文章的第②③④⑤段中找 。 15 . (1)馈赠 ,赠送 (2)胜任 ,胜用 (3)我 (4)全 ,都 16 . C 【解析】C. 两个“ 乃 " 都作副词 , 于是 ,就 。A. 代词 , 指炭/助词 , 凑足音节 , 无实 际 意 义 。 B. 介 词 , 把/介 词 , 凭、靠。 D. 动词 ,作为/介词 ,给 ,替。 17 . 你听我说这个道理 ,事物各自有适 宜的用途 ,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18 . 示例: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事物 各自有适宜的用途 ,我性格内向 ,也一定有 我的用 武 之 地 。正 如 炉 火 太 大 太 小 都 不 好 ,我也会在性格上做一些改变的。 19 . 鸟声婉转 , 鸟儿自由飞翔 ; 山花绚 丽 ,树荫浓密。 20 .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 ,表 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 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鉴 赏和对诗歌主 旨 的理解 。结合诗句“ 百啭 千声随意移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明确作者 用对比手法描写了 两种画眉鸟 , 一种是在 山林中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