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8364

基于盐碱地治理的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289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基于,盐碱地,治理,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 cover
项目名称 基于盐碱地治理的盐类的水解教学 年级 高二 课时 1课时 项目背景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学业要求: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从离子反应、平衡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等。 内容分析 盐类的水解平衡是建立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基础之上的叠加平衡体系,是帮助学生从单平衡体系向多平衡体系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发展学生微粒观,平衡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内蒙古“以废治废”盐碱地的治理为微项目,从脱硫钢渣的酸性和盐碱地的碱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硫酸铁溶液显酸性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化学问题上来。认识盐类的水解原理及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 “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熟知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平衡观与微粒观。学生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微观原理认知角度比较单一,往往只考虑弱电解质的生成,忽略水的电离平衡。对此,利用强酸弱碱盐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自主搭建盐类水解模型,再通过强碱弱酸盐完善盐类水解模型,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 项目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能够表述正盐溶液显酸碱性的原理,概括出盐类水解的概念。2.通过化学用语表示盐类的水解,能够准确书写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3.通过“坐标纵向分析法”,能够总结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4.通过“化学施肥策略”的分析讨论,感受盐类水解的社会价值。 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能够表述正盐溶液显酸碱性的原理,概括出盐类水解的概念。2.通过化学用语表示盐类的水解,能够准确书写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教学方法 在真实情境问题下,设计任务驱动,利用实验探究活动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学思路: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化学表征→知识迁移 项目任务和教学流程: 图1:项目任务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 项目 【内蒙古新闻情境】“以废治废”不毛之地现绿色生机。新闻报道“用来改造盐碱地的秘密武器就是用这种磨碎的工业固废钢渣做成的土壤改良剂,由于脱硫后钢渣呈酸性,可以中和盐碱地的碱性,同时还可以疏松板结的土壤。【信息提取】提出本节课2个研究问题。①“以废”→脱硫钢渣呈酸性 ②“治废”→盐碱地的碱性 【学生阅读】阅读新闻材料,整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 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在知识与能力基础上渗透素养教育。 任务一以废∣探究脱硫后钢渣的酸性 [问题1]揭示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脱硫钢渣(钢渣土壤改良剂)信息转化】钢渣主要成分:CaO、Fe2O3、FeO、Al2O3、MgO、SiO2等脱硫产物:CaSO4、Fe2(SO4)3、Al2(SO4)3、MgSO4、SiO2等【实验室模拟钢渣土壤改良剂】(宏观辨识)配制Fe2(SO4)3溶液(不加酸酸化),进行化学分析。用pH计测量0.1mol/L的Fe2(SO4)3溶液pH值。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Fe2(SO4)3溶液显酸性的原理。实验原理:已知Cu + 2Fe3+=== 2Fe2++ Cu2+猜想Mg + 2Fe3+=== 2Fe2++ Mg2+ 实验操作:取适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砂纸打磨过的Mg条。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①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检验为H2) ②一段时间后出现红褐色沉淀结果分析:Fe(OH)3 → OH- H2 → H+【建立多元弱碱盐Fe2(SO4)3的水解模型】(微观探析)“多元弱碱盐Fe2(SO4)3的水解模型”*学生总结盐类水解的定义及实质。概念:盐电离出的离子在水中与水电离出的OH-或 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的水解。实质:促进水的电离 【学生回顾】Cu+2Fe3+=== 2Fe2++ Cu2+【学生回答】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意外”现象对盐类水解原理的启示。【学生建构】学生从微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