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0736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5章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70页PPT)+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05-0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213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衰变,教师,答案,练习,PPT
    第五章 2. 基础达标练 1.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2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关于原子核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增加2 B.质子数减小2 C.中子数减小8 D.核子数减小10 答案:A 解析:设该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为m,电荷数(质子数)为n,衰变后新核的质量数为x,电荷数为y,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m-8,y=n-4+6=n+2,由此可知与衰变前相比,新核核子数减小8,质子数增加2,中子数减小10,选项A正确。 2.(多选)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C原子核,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C―→N+e B.C―→Be+He C.R1∶R2=7∶1 D.R1∶R2=2∶1 答案:AC 解析:若是α衰变,则新核和α粒子向相反的方向射出,新核和α粒子偏转方向相反,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外切,由题意知,两圆内切,所以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为C―→N+e,故A正确,B错误;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求得半径r=,又由于衰变前后动量守恒,即m1v1=m2v2,所以半径之比等于电荷量的反比,从而求出半径之比为R1∶R2=7∶1,故C正确,D错误。 3.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有些放出α射线,有些放出β射线,有些在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还以γ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例如Th核的衰变过程可表示为Th―→Pa+e+γ,这个衰变(   ) A.是β衰变,产生的Pa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B.是β衰变,产生的Pa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C.是α衰变,产生的Pa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D.是α衰变,产生的Pa核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答案:A 解析:由核反应方程可知,该核反应生成e,并且释放能量,正确选项为A。 4.14C发生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为5 73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会持续减少。现测量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发现正好是现代植物样品中14C比例的二分之一。则(   ) A.该古木生命活动结束的年代距今约为5 730年 B.再过约5 730年,该样品中的14C将全部衰变殆尽 C.14C衰变为14N的本质是H―→n+e D.改变样品测量环境的温度和压强,可以改变14C的衰变快慢 答案:A 解析:设原来14C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M=M0n,其中n为经过半衰期的次数,由题意可知剩余质量为原来的,故n=1,所以该古木生命活动结束的年代距今约为5 730年,故A正确;再过约5 730年,则又经过了一个半衰期,该样品中的14C的比例将变成现代植物样品中14C比例的,故B错误;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质量数没有变化而电荷数增加1,所以是其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放出β射线,其衰变的本质为n―→H+e,故C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故D错误。 5.(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个铀核(U)经一个半衰期后一定剩50个铀核(U)未发生衰变 B.原子核的半衰期在高温高压下会变短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放出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外 D.一个铀核(U)衰变为铅核(P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答案:D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衰变的统计规律,对个别的原子没有意义,故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与化学状态也无关。故B错误;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故C错误;令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核反应方程为U―→Pb+mHe+n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238=206+4m,92=82+2m-n,联立解得m=8,n=6,故D正确。 6.(多选)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