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0939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0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75131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三大,改造,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三大改造 所有制性质 1952年 公有制经济 21.3% 私有制经济 78.7% 1952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占比情况表 私有制经济占主体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表格反应了此时我国所有制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材料一: 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不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但不能很好地支持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且会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生种种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巩固人民政权。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据材料概括实行三大改造的必然性 ①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防力量、巩固人民政权的必然要求 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壹 材料三: 这是土改后,希勤村村民汪善清的回忆: “牲畜和农具总数太少,不可能家家都分到,有犁没马、有马没车,想种地每家都缺东短西,就连我爹牵回家的那匹马,有一半还要归隔壁。” 汪善清当时琢磨:半匹马咋耕地? 他回忆道,水利修建是个问题,分到的田难以解决水利灌溉;加上天灾人祸等其他原因,一些农户一年到头收成很少,家里揭不开锅,不少农户被迫忍痛将分到的土地出租变卖,换钱填饱肚子。建国前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又出现了。 ———《希勤村的合作化之路》 土改完成后,农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①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 ②难以解决水利灌溉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材料四: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化。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 的需要 道路:发展农业合作化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归农民私有,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集体所有制,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 低级 高级 循序渐进 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呈现了怎样的发展状态? ②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表 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材料六: 剪子生产社组建了电镀车间,从工艺上进行革新。在供销方面,合作社与市手工业经理部签订了订购合同,再不用担心“本小腿短”了。在社员物质生活上,1956年与1952年相比,平均工资由原来的20多元提高到50多元,增加一倍半。 ———李文苏《王麻子刀剪及其生产合作社的发展》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时间 合作社数量 社员人数 社员数占个体手工业者比值 19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