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165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24版历史七年级同步导学案(全国通用)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含解析)

日期:2025-05-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14297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并立,北宋,西夏,9课,通用
  • cover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难点: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 【考点知识归纳】 速记点1、 辽与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 (1)契丹族:游牧在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2)建国: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后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的建立: (1)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038年,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西夏文字。 速记点2、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数次向辽发兵失败,后采取防御政策; 4.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攻至澶(chán)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率兵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1005 年,北宋与辽议和,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5、评价澶渊之盟: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增加北宋人民的负担。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速记点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结果:宋夏边境贸易兴旺(榷场;北方和中原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客观需要推动经济交流)。 【课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呈现了应县(应州)木塔的地理位置,该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塔身高耸可远眺敌情,曾为辽军重要军事瞭望设施。据此可知,该塔( ) 应县(应州)木塔地理位置图 A.彰显了建筑技艺 B.促进了佛教传播 C.便利了边贸往来 D.见证了宋辽对峙 2.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加剧 D.国家政权的统一 3.钱币博物馆有下列展品,观察下列图中的货币样式。它们可以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辽宋时期注重发展海外贸易 B.辽宋时期农业发展非常迅速 C.辽宋时期对外交通非常发达 D.辽宋时期民族间的交流借鉴 4.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提到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须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根据材料澶渊之盟带来的影响是 ( ) A.开启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B.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5.北宋与辽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在进行。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