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1948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共32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5613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原则,32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第二课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科学精神: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3.法治意识: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守法学法的信念。 4.公共参与:现实社会中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总议题 议题2 议题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 会 提 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报告 提 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 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78 1997 1999 2014 2017 2022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谈谈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 议题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法治 法制 区别 内涵 “法治”即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司法及守法等活动,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侧重强调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是相对静态的 实践 法治只有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 法制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实现法治 【拓展认知】 你有没有想象过,如果有一天,没有法律了,世界会怎样? 进一步思考,法律有什么作用,我国又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呢? 议题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③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必要性: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①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重要性: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结合视频:总结归纳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总目标: ②具体内容: 达成效果 前提 法治体系(总抓手) 贯彻实施 形成 实现 坚持 2.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