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课 第二课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认同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 2.科学精神: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能够通过相关实例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法治精神:能够正确看待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反对邪教。 4.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和谐积极建言献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议题 议题2 议题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议题3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蒙古族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凝聚在一起的56个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 这些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华民族 多元 一体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议题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1)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 (3)各族人民的贡献 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 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观察中国地图,思考我国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这些省级行政区和中央是什么关系? 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行政区域: (1)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 (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专家点评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设置目的 使用区域 自治程度 联系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 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结合 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省、市、县、乡等 适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无 一般自治权,但自治程度低于特别行政区 高度自治权(除国防权和外交权) 都是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 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享有比一般行政地方更多的权利 区分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拓展认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的民族关系怎样?国家又是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的呢?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的“火文化”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社会、自然的理解与敬畏。每年7月凉山彝族都会开展火把节文旅系列活动,去年就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这些节日在弘扬凉山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出文旅融合“新玩法”,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议题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成因: (2)内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新型民族关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