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214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24版历史七年级同步导学案(全国通用)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含解析)

日期:2025-05-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19865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建立,清朝,灭亡,明朝,17课
  • cover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双重夹击下走向崩溃。(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重难点】 1.重点: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难点: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知识归纳】 速记点1、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新增) 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机构瘫痪,政事乏力。②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张居正改革(新增):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张居正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气象随之消失。 速记点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财政危机严重,国家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3.概况: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李自成起义过程: ①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制定严明军纪。 ②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挥师北上,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速记点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①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②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速记点12、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迁都: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从沈阳)迁都北京,实现了清王朝由东北地方政权向全国政权的转变。 2.统一: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的反清力量,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3.措施:①在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②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名师点拨】 1.明朝灭亡原因:常把某一因素当主因。政治上,君主专制致腐败,权臣、宦官乱政;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灾荒频发,赋税重;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下降,难以应对后金和农民起义,是多因素交织导致灭亡。 2.李自成起义:常误认“均田免赋”全面落实,实际因政权短、局势乱,并未充分实施。其入京后迅速失败,不只是腐化,还有战略失误,没处理好与吴三桂、清军关系。 3.清朝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实现全国统治,这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易混淆。 【课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嘉靖末年,太仓银库存粮不足支一年之用,九边军饷拖欠严重,官吏俸禄常折色发放。”这一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的何种危机( ) A.财政危机 B.宦官专权 C.商业繁荣 D.科举腐败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