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蒙古族 长调民歌 蒙古族 长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汇报人:XXX 日期:2025.XX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目录 01 02 03 04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目录 contents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PART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PART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主要流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 “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Ⅱ-3。 2021年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长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出现有关长调的记载。 蒙古族长调民歌承载着的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更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和思想的载体。 PART 02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PART 02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02 03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其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民歌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性较弱,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以短调民歌为基础,以长调民歌为创新。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是长调民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也是蒙古族整体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渗透到部分北方草原。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也渗透到部分北方草原,文化交流更为频繁。短调叙事歌、长篇说唱歌曲等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持了其自身特色且更加成熟 PART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PART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HINA Mongolian Chieftain folk songs, traditional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是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曲调悠长舒缓。音乐风格上,长调民歌具有叙事性和歌唱性,演唱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