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讲 阿基米德原理 板块1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题型 ①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智慧锦囊 实验的核心是测量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测量浮力可采用“称重法”;测量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可采用“溢水法”。 【例1】(2024武汉)小枫和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两个步骤测出。 (2)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 (3)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石块的密度为 kg/m 。 (4)小枫在步骤甲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5)若小红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其所受的浮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6)小枫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细线挂着铝块,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中的水中(如图戊),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始终不碰到杯底),通过电子秤读数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的现象,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题型 2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的计算 智慧锦囊 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中V排是指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V没,V排不同于V物。 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例2】如图是小江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①②和③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2N、1.4N和1.5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酒精的密度是0.875g/cm B.物体 A 的密度为 C.实验②中物体A 上下表面受到水施加的压力差为1.4N D.实验③物体A 全部没入酒精中后烧杯底部所受的压力增大了1.5N 典题精练 1.如图甲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②和③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3.2N和3.0N,实验④中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若盐水的密度为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物体A 的体积是 B.物体A 的密度为 C.物体 A 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N D.实验④中物体A 对烧杯底部的压力是 0.8N 2.(2024荆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某同学将溢水杯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块进行了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顺序为丁、甲、乙、丙更好 B.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 C.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D.若溢水杯中水未装满,则测出金属块所受浮力偏小 3.(2024广安)小清利用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小桶等器材进行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为了方便操作、减小测量误差,图甲中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填字母标号)。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2)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图甲步骤①中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图甲步骤③中小桶内水的重力为 。当测量结果满足 时,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均用弹簧测力计示数F 、F 、F 、F 中的部分或全部表示) (3)小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小桶等器材,组装成图乙中的装置。实验时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刚好浸没,观察到弹簧测力计 A的示数逐渐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FA,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FB。若它们的大小关系满足△FA (选填“>”“=”或“<”)△FB,则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在这个过程中,溢水杯对升降台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板块2 阿基米德原理 (本板块中g 取10N/ kg) 题型 ① 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