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鲁山县西北七校 2024 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 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 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与蚩尤同时期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的是 ( ) A.伏羲、女娲 B.炎帝、黄帝 C.共工、祝融 D.盘古、夸父 2.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 ( ) 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 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 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 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 3.实物史料有助于我们直观地了解历史。观察下列图片,通过比较可以说明 (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原始社会末期的石犁 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锸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C.水利工程的不断革新 D.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 4.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 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这里的“基因缺陷”指 ( ) A.重农抑商 B.皇帝制度 C.中央集权 D.暴政统治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 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这一情 景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九品中正制废除 B.唐太宗创办太学 C.科举制选拔人才 D.市民的精神需求 6.到了宋代,人们普遍称颂江南的富庶,南宋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农业情 形一样,宋代南方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状况,均有巨大的进步。这一情形反映 ( ) A.北方经济水平超过南方 B.北方经济落后 C.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经济基础好 7.蒙古汗国没有年号纪年的传统。忽必烈继位后,建年号曰“中统”,以儒家经典《春秋》《易 经》为洪范,以此实现寰宇一统、天下一家。这一举动旨在 ( )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B.强化元朝国家认同 C.继承先代传统制度 D.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8.清政府规定禁止建造双桅五百石载重以上的船只,凡违者以发边充军论处。清政府同时也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国商人私雇中国人当差,禁止外国妇女进广州城等。这些 规定 ( )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侵略 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是重农抑商的具体体现 D.使中国落伍于世界进程 9.“有一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四个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从圆明园开始,其 次转向西边的万寿山、静明园,最后轮到香山。”材料中的“军队”是 ( ) A.英美盟军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0.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指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号召人们树立 “真实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见,他们旨在 (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打破专制愚昧对民众的束缚 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1.1944 年 3 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47 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 64.5%;国民党军队有几 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 35.5%。材料说明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民党在抗战中实力最强 C.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12.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部分史实。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 洋务运动期间 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